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工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米塞斯 槛外记 2023-11-30

▲本文作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人,朝圣山学社成员。2000年被美国《自由》杂志评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世纪人物”。代表作品有《人的行为》 《货币与信用原理》 《社会主义》等。


今天,在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基本生活相对来说只有不大的差别;两者都不匮乏吃穿住。但是在十八世纪和更早期,中产阶级人士和下层社会人士的差别是前者有鞋后者没有鞋。

在今天的美国,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常常不过是凯迪拉克和雪佛莱的差别。雪佛莱可能是二手的,但基本上它的功能是一样的:车主能够驾驶它从一地到另一地。美国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自有的房屋和公寓里。

对资本主义——特别是对其高工资——的抨击来自这样一个错误的前提:工资不是由那些在工厂工作的人们支付的。经济学家和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学生当然可以区别工人和消费者。

但事实是每个消费者都必然挣钱才能花,而绝大多数消费者恰恰正是在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工作的人。资本主义的工资水平不是发工资的人决定的,而是挣工资的人决定的。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钱从哪里来?

电影明星的工资不是好莱坞电影公司支付的,是买电影票的人支付的。给拳击手开出天价奖金的不是组织拳击比赛的企业家,而是买票看比赛的人们。

人们可以在经济学理论中区分雇主和雇员,但这个区分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在实际生活中,雇主和雇员最终是同一些人。

许多国家都有一些人认为,一个拖家带口的人与一个单身汉挣同样的工资是不对的。但是雇主不应对雇员家庭抚养人口的多少承担责任。

这里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如果你知道烤面包的人有六个孩子,你是否愿意出更多的钱买面包?诚实的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原则上说我会出更多的钱,但事实上我更愿意买一个没有孩子的人烤的更便宜的面包。”

事实是,如果买主不出足够高的价钱给雇主,雇主付不起工人工资,他就无法继续经营。

▲没有消费,经济便难以运行,但消费的资本来自哪里呢?


▌资本积累,才是财富之源

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资本主义”的人不是赞同这个制度的人,而是一个认为它是历史上最坏的制度、人类最大的邪恶的人。然而,没有理由拒斥马克思的称谓,因为它清楚地描述了资本主义造成的巨大社会进步的根源。

这些进步是资本积累的结果;它们得以发生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并不消费生产的一切,而是储蓄并且将储蓄的一部分投资。

关于这个问题有个误解,在这一系列讲演中我将有机会论述人们关于资本积累、资本使用和资本使用带来的巨大好处的最根本的误解。我将重点在我关于对外投资和当今政治最关键的问题——通货膨胀——的讲演中论述资本主义。当然,你们知道,通货膨胀不仅存在于你们国家。它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问题。

关于资本主义人们经常没有认识到的一个事实是:储蓄符合所有那些希望生产或者希望挣工资的人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攒了一笔钱——比方说1000块——并且把这笔钱存入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不是花掉,这笔钱就会到企业家生意人的手里,使他得以实施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没有资金就无法实施。

生意人用这笔新的资金做什么呢?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对资金的最先使用,就是雇人、购买原材料,于是引起了对人工和原材料的进一步的需求,引发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

在储蓄者或者企业家获得任何利润之前很久,待业的工人、原材料生产者、农民和工薪者就已经享受这笔储蓄带来的利益了。

企业家什么时候能够从项目中取得收益取决于市场的未来状况以及他正确预测市场未来状况的能力。但是工人和原材料生产者却立即得到利益。



三四十年前人们谈论过亨利·福特的“工资政策”。福特先生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他付给工人比其它工业家或者工厂更高的工资。他的政策被说成是“发明”,这里只需说这个新的“发明”是福特先生的慷慨的结果就够了。

新的行业或者已有的行业的新的工厂必须从其它行业或者工厂、其它地区甚至外国吸收工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供更高的工资。这就是资本主义早期的状况,今天也是这样。

英国的生产商最早开始生产棉制品时,他们付给工人比从前更高的工资。当然,这些新工人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挣过钱,愿意接受任何工资。但是不久之后——当越来越多的资本积累起来、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开办出来——工资就上涨了,结果就是我前面说过的英国人口的史无前例的增长。


▲资本积累,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人均资本数量与繁荣程度成正比

一些人把资本主义污蔑为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制度,这个说法从头至尾都是错误的。

因为他的论断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上:工人越来越穷,群众越来越穷,最后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到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手中。那时候一无所有的工人最终会奋起抗争并剥夺有钱的剥夺者的财富。根据这一学说,工人的状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无任何改善的可能。

如果我们回顾1865年以来的世界史特别是英国史,我们就会明白这一论断在所有方面都错了。

在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群众的状况都有了史无前例的改善。过去八九十年的所有这些改善反驳了这一预言,因为激进主义者相信,工人的状况绝不会改善。他们信仰一个错误的理论,著名的“工资铁律”——这条定律说,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不会超过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数量。

激进主义者是这么叙述他们的理论的:如果工人的工资上涨,超过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他们就会生养更多的孩子;这些孩子成为劳动力后就会增加工人的数量,导致工资下降,使工人又回到基本生存线——劳动人口勉强维持生存的最低限。但是激进主义者的这个观念把工人当作生物学家研究的动物——比方说鼠。 

如果你向动物或者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它们的数量就会增加。如果你限制食物,你也就限制了它们的数量。但是人有所不同。即工人也有食物和繁育之外的人类需求——虽然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

真实工资的增长不仅导致人口的增长,它还首先导致平均生活水平的上升。这就是西欧和美国的生活水平高于——比方说——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原因。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更高的生活水平依赖于资本的供应。

这就说明了美国和印度的区别;预防治疗传染病的现代方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引入印度,导致人口史无前例的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并未伴以资本数量的增长,结果就是贫困加剧。

一国人均资本数量与繁荣程度成正比。


我希望在其它讲演中有机会更详细地论述并澄清这些问题,因为一些术语——比方说“人均资本”需要详细的说明。

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在经济政策中没有奇迹。

你们在许多报纸和讲话中读到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德国在二战的失败和破坏之后的恢复。但这不是奇迹。这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原理、实行资本主义方法的结果,即使没有在所有方面都彻底实行。

每个国家都能够实现同样的经济复苏“奇迹”,虽然我坚持说经济复苏并非来自奇迹,它是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的结果。


米塞斯认为,西方社会哲学的最具特色的原则就是个人主义;西方文明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成就,都是自由观念的产物。 在这种观念下,人的私有财产权得到最有力的保障,个人资本得以积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工资水平也因此在不断上涨。


米塞斯不同于当时任何流行的经济学家,他成功的预见了计划经济是一条绝路,他的思想具有跨越时代的洞察力。他说:“如果在撒哈拉沙漠实行计划经济,连沙子都会短缺。”

 

一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乌托邦主义泛滥时,米塞斯是那个唯一坚守自由市场的学者,他坚定地认为:自由市场是所有人的长期利益所在,是文明和繁荣的支柱。


当时,他被当作全世界的敌人,然而历史却证明了,他是“那个时代唯一正确的人”。


米塞斯一生颠沛流离,他的思想即便在西方世界也曾被视为“异端”,但他却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观念,自由就是他的信仰,思想就是他的武器。有人说,他是最后的自由骑士。


米塞斯的思想影响了罗斯巴德、哈耶克、安·兰德等人,作为奥地利学派的第三代掌门人,米塞斯让奥地利学派再度崛起,他因此被誉为“奥地利学派的院长”。他是影响思想家的思想家。正如罗斯巴德说:“米塞斯的《人的行为》是文明人必读的经济学《圣经》。”

但遗憾的是米塞斯的思想与著作,在国内仅在少数学者、企业家圈子中流传。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米塞斯作品集”,从“先知”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守护财产与自由。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雷蒙·阿隆:作为公民,我只有心灰绝望
几乎所有冲突,都是文化与文明的冲突
每场灾难的背后,都站着6个撒旦
安·兰德:自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邓晓芒 | 忏悔与自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谬误
被遗忘的常识: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优秀的绵羊》:为什么很多人名校毕业,却终生平庸?
俄争霸世界五百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张维迎:市场经济让什么人受益最大
开学第一课:别让独立、责任、尊重成为口号
洛克|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让渡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苏联解体前,克格勃的垂死一搏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刀尔登:我们为什么习惯于不讲道理
重庆谈判78周年: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什么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易中天:为何历代开国皇帝多为流氓?(完整版)
钱满素丨为什么美国没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冷漠、愚蠢、欺软怕硬:鲁迅笔下的三种看客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后发国家如何走出“后发劣势”
决定一个文明能走多远的,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
白规则、灰规则、黑规则:中国社会的循环魔咒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教育的浪费——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
自由为何如此命运多舛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仍需一场理性的“洗礼”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